R——网友
C——本人
R是愿意跟我聊天的自身情况最合适的人。内容有删减,但是没有改动,也没有事后增加。他和我讲的,肯定有跟事实不吻合的地方,不要紧,你可以找出更合适的人跟你谈这个话题。网络时代没有一言堂。
但是,不懂两个行业的就没必要无脑吹。
————————————————————————————————
R:突然发现自己真的蛮适合这个话题,简单介绍自己的情况。XX年生人,家乡XX省份县城,家境不好。高考上了在XX省一所二本大学(近年升一本,早几年在沿海应该属于三本),专业为XX工程,后应届考上某211。法硕非法学专业,法考已过,今年7月毕业。
C:一本不算。我说的是三本。当然,你介绍情况我欢迎,哪怕是拿干货反驳我,我也欢迎
R:并不打算反驳您。我觉得您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是来给您提供一个比较合适的素材
C:谢谢!反驳我欢迎,不反驳我也欢迎。只要是求真,你想说啥都可以
R:我觉得首先要和讨论的人明确几个基础情况:1.上大专,或者二本三本的人群。这些人群是存在先天缺陷的,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种,家庭条件并不足矣让孩子能有一个达到平均水平的教育条件,包括父母(我的父母小学文化)的讲授,学习需要的硬件设施,更不说学校班级的好坏。第二种,家庭条件尚可,但自身天赋较差(或者说智商),不足以支撑学习到更深入更高层次的内容。第三种,条件尚可,自身天赋也尚可,但因不可控因素如青春期叛逆,冲动等因素导致学业中断。而这三种人群的比例我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我从自身身边的人主观判断来看,第一种可以达到比例的一半以上。中国的高考确实有极佳的分层效应,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大概率是与其自身的水准相符合的。
C:在2022年还是三本的法学院,学生大概率要啃老几年过司考、考公。你赞同么?
R:过司考与考上公是个很大的话题,先说过司考的概率。目前三本法学院的学生司考通过能力并不高,目测在20%—30之间。我说的是应届,这批人群全部通过大概率要两年到三年。
C:你说的三本指你的母校还是2022年的三本?
R:2022年的三本。我母校的通过率要比这个强一点的。过去的法考通过率其实是被大部分非科班出生与后期转行,已经部分科班出身确实差的人拉低的。而再具体到考公上,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到某个人,报考岗位的层次。比如县城出生的人考县城的公务员,这是符合自身层次的。县城出生的人考地级市的公务员,这是提升了一个层次的。县城出生的人考省会公务员,这是提高了两个层次的。这三者的报考难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对于此前讨论的一个基础的人,他选择的层次决定了他考公备考的年限以及上岸率。不负责任的大概平均一下,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综上,一个三本法学生从毕业到进入体制内,看其个人情况需要3-5年的时间
再说一个工科的情况,也就是我本科舍友,XX工程专业应届毕业去工作的,目前的情况。他应届毕业进入了一家国企施工单位,在外工作两年,两年收入大概二十万左右,目前停岗在家备考公务员,备考失败后打算回到原来的岗位,并且目前回去年薪15基本没问题。
C:这就是我在你给我私信之前就说的,对于毕业就要断奶的人,三本学法并不见得比工科好。
R:对的,我是赞同的。对于三本的人来说,其中家庭基础条件差的且占较大比重的这部分人,报考法学是一个极差的选择,他从毕业到收入稳定需要5-8年的时间。这5-8年所承受的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的压力,都极其的痛苦。而且他们是没有后路可走的,是没有托底的。
而这批三本中那一部分家庭尚可的或者自身天赋尚可的,选择法学专业需要经受的压力相对小一些,相当于牺牲家庭整体的利益去博取未来高稳定或者高收入的可能。准确一点事牺牲家庭短期的整体利益,去博取未来长期的高稳定或者高收入。对这部分人来说选择学法律是性价比尚可,但有较大风险的一个选择
再说知乎上一些反驳您的人,他们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对于底层条件人群在我国所占比例与真实生活水准的认知是存在偏差的。这也和知乎的用户群体有关,中产人的集中地嘛。
C:有过调查,名校生平均家境也更好。这次就有人给我留言说,学法学失业比进厂好多了。
R:对于他们来说,大专三本在他们周边的分布是极少的,他们身边的环境就告诉他们,在他们眼里人们基本二本一本才是主力人群,却不知道那其实已经是中等甚至上等的水平。
对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在一开始说一个事实基础的问题。对于讨论的双方在基础情况上认知出现偏差,后边的讨论想要正常的进行下去很难。有些人觉得可能看过一些数据,自己的认知就没问题。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他们是看到的一些全国性的数据首先是经过处理存在一定偏差,再一个是对于数据的统计口径以及对大到一定程度后的数据极度缺乏敏感性
C:说句话你别见怪,三本平均的考试能力比985落后太多了。
R:对这也是我说的第二个事实基础,我国的高考是一个分层效能极佳的考试。我是属于有一定天赋,但因为年幼时周边认知限制和贪玩,导致高考时和同天赋水平的人拉开了差距,后来加一些运气走到了今天,能认识这些真的不容易。而且我的家庭条件一开始也介绍过,家里条件比较差,幸亏是父母对于我教育上比较支持,倾全家之力让我走到了今天
C:如果剔除掉每一所大学最会考试的百分之十五与最不会考试的百分之十五,取中间的百分之七十。985碾压普通一本,普通一本碾压三本(我指的是考试)。
R:最会考试的和不会考试的人群划分比较粗糙,我觉得这个比例百分之五十是差不多的
R:在我那样的家庭条件下,我所接受到的教育水平却达到了一个平均水准的水准,这是建立在家庭利益受损的基础上的,大多数底层的家庭,我见过太多,父母能做到我爸妈这样的也是少数
C:不管怎样,非计算机、非电子的工科,还是有几个专业让缺钱的男学生入行赚钱。算是个辛苦钱,不过可以救急。只不过家境过得去而且对环境要求高的同学深恶痛绝,譬如说怼我的名校男。
R:就一个数据,我刚最近刚查的,2010—2020年初中升普通高中的升学率才平均60%左右。对的,最基础的经济水平是一切讨论的基础。说到土木行业尤其被现在的舆论环境批评的厉害,其实其中的人群不单单那些原本的中产人,还包括一些后入的底层人。土木专业在工科的体系中其实是一个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差的中游专业。前十多年先入行的人赶上了房地产的发展红利,后入人群错失这些红利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有些原中产的人甚至都因为被红利所诱惑,入了行。谁知道土木专业现在回归到了它正常的生态位上
C:土木的证有几个含金量很高,据说可以挂靠换钱。司考证做不到只出证书就有钱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2208620
R:现在也基本没了。注册岩土工程师是少数中的少数,这是特例,不能代表整体情况。
C:但是司考证很多年前就不能挂证赚钱了
R: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的难度极高。法考证就没有挂证赚钱的时候。96年以前,律所是国营的。2000年以后,体制内少需要一定考试的,但不一定需要法学专业或者司考证的
C:而且做律师需要营销,有人不适合。
R:做律师并不一定需要营销。尤其对于中产的人来说,欧美说律师是中产最好的行业绝对是经过时间的检验下的真理。对于中产来说,学法学是最合适的专业,没有之一
和医学相比,法学的上限更高和下限也很低一点。医学相对来说中庸稳定一些,但医学的稳定对于其自身来说也带来了极大的限制。
C:过了司考不进体制的人,活得怎么样?是两极分化还是最终都能熬出头?
R:过了司考不进体制内的人,其实最多的人也就是律师这个群体呗。律师群体的发展同样要分时间看
C:我当然指最近几年的三本生
R:18年以前,律师群体的分化情况虽然也很大,但不管是最差的那批人,还是好的那批人,他们的占比都是极小的。近几年的分化情况在原有基础上极具的拉大,一部分最中间群体中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了,只能保持现状。一部分中间群体已经已经逐渐在往最差的那部分迁移,最差的部分的人群比例在增长,中间层的人的效益规模略微收缩,头部的人群在减少,但效益规模在增强。从知乎上其实就能看出来,知乎上的头部法律博主基本很稳定,就那么几个。而近几年知乎上各个地区的中部律师在大量涌入,至于底层的律师,少部分也进入了知乎,大部分没有在知乎生存获取关注的能力
C:我可不可以把你的观点归纳为三本法学(男生)vs三本机械土木(男生),各有优缺点,谈不上哪一方有肯定的优势?
R:各有优缺点的基础在于他本身的家庭支持,有家庭支持的三本法学男和机械土木优缺点相当,没有家庭支持的,三本法学不如机械土木。
R:咱们交流的情况您可以贴到想法里,希望借助您的影响力让一些三本且家庭差的孩子不要走错路,蹉跎了一生。贴的话请尽量全面一点,比如中产学法极佳这样的观点我希望同样看到。
R:刚才回顾了一下,做了一下总结。这里的目标人群仅指三本男生,对于他们学法和学土木的对比,基础在于其家庭能给到的支持程度。家庭达到中产的,法学可以无脑选;家庭不及中产,但也不是最底层的,家庭愿意支持且长期投资的,法学和土木相当;家庭在最底层的,毕业需要给家庭减负,为家庭带来创收甚至反哺的,法学不如土木。前提是以下的两个基础事实:1.三本男生中家庭水平在中产(中产:达到家乡当地的平均水准)以下的占大部分。2.三本学生大概率相比一本、211、985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天赋,家境)随学校级别的升高存在越来越大的差距。
——————————————————————
知乎吹法学的,有几个人去做过我这种哪怕是案例式调查的呢?很多人都是“懂一半”(懂工科的苦),恨得牙根痒痒,就见不得有人说法学的缺陷,见不得有人说对于某些人群来说法学还不如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