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非常有趣,还望大家深入思考,提高自己的伦理学思辨能力。(链接见评论区)
一、答案的评论区以批评他为主
二、即便是只看评论区男性留言,也是批评占多数
三、有趣的是,评论区冒出已婚女士同情他。如果你只看评论区已婚者(男女都包括进来),你会发现对他同情的比例不低了。因为已婚人士更能够体会婚姻中遇到比自己更强势的人的苦。
——————————————
我们不妨离开这个个案看看人们在性道德领域的舆论。我发现了一个特点——中国处于人生靠前阶段的人对靠后阶段的人的性道德比较苛刻,因为自己无法感同身受。具体阐述如下:
一、二十七八岁的未婚男女大多可以理解同龄人的婚前性行为,但是小孩子(譬如说十五岁)理解二十七八岁叔叔阿姨婚前性的比例会比较低。很多人是十五岁不赞同婚前性、二十七岁赞同,但是很难有反过来的(十五岁赞同、二十七岁不赞同)
二、非老年人对离异、丧偶的老年人的非婚姻性行为不宽容。注意,我说的是不包括嫖妓的非婚姻性行为。
三、未婚男比已婚男对男性婚内出轨更加仇恨。
——————————————————————
十五岁的人可能会对二十七岁的人说“不要脸,民政局拦着你领证么?为啥不领证就在异性面前脱裤子。居然还换人脱裤子”。而二十七岁的未婚者之间自然懂为啥他们不拿结婚证而上床了,不需要解释。
未婚人士可能对已婚出轨者痛心疾首地说“为啥你们不先办好离婚,再找新人上床?”。而已婚者之间自然懂在中国离婚不易。未婚者在指控别人为啥不拿离婚证的时候,忘记了拿结婚证其实更容易。
非老年人揶揄老年人性欲的时候,是因为自己没有老。也许一个揶揄过老年人性欲的人自己老了会尴尬地发现自己性欲还不错,于是过上了自己当年鄙视的生活。
——————————————
我不是道德虚无者,但是我也主张把一个社会流行的道德舆论去追根溯源、解剖清楚。
我也建议大家不对比自己大十几岁以上的人谈性道德。譬如说,十五岁的小屁孩别对二十七岁的人的婚前性发表意见,未婚人士不要对婚姻内的事情发表意见,青壮年人士不要对老年人性道德发表意见。。。这种意见都是自己对别人的苦楚没有深切理解的肤浅的道德激动而已。
————————————————
我建议我的男读者对于婚内出轨采取如下立场:
若妻子明确表示不爱对方且要求离婚超过两次,丈夫知道妻子并非气话但还是选择把她拖在婚姻中,她万一出轨就不必被谴责了。性别互换也是一样。
这个立场其实是最有利于男性的(也许底层已婚男除外)。过度强烈谴责婚内出轨,并不利于男性整体,千万别这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