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传记、书信、日记以及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就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他的传记、家书、日记相对比较火是有原因的。
昨天有人留言揶揄说曾很早就高中进士、结交权贵,如果说普通人学不了左宗棠,难道就学得了曾国藩么?
这种揶揄显然是没有看到曾左李的区别,从他们的区别就可以看到为何明明是左、李的才能更高但是国人喜欢看跟曾国藩有关的书。
一、对于行军打仗这件事来说,曾的才能大概是三者中最差的,所以策略更扎实稳妥,更多用扎实的准备工作弥补自己灵活机动不够,所以才有笨人要学曾国藩的说法。拿曾国藩考试极牛逼来说事不合适。曾国藩在所谓“军事家”里边确实不算有大才的。左就不一样了,相对于曾来说,左公打仗天才成分更多,而天才是不可学的。
二、曾国藩要扛下的事情(指剿灭太平天国)其实些许超过了他的才华,所以他活得特别苦,而且他又喜欢诉苦(注意:喜欢诉苦)。有些历史大人物给我们读者一种“闲庭信步”、“游刃有余”的感觉,他们也许心里也很苦逼,但忍住没说出来,对于这种人我们只能仰望、钦佩。
曾的这种絮絮叨叨的诉苦让广大才华不够却要追求功业的人找到了知音,原来曾国藩成事苦熬了一辈子。
如果一个实力不济的高一学生扬言要考好大学,看曾的传记当然比左、李的传记好。曾的传记告诉我们一个人追求些微超过自己才华的目标需要多么苦逼,受不了这个苦就放弃,舍不得放弃就苦熬。
三、曾左李三人中,李最油滑,精神境界最低。左太孤傲,一般人真的学不了。曾处于中间,适合广大既要功名又要点精神境界的人。曾结交权贵但又达不到跪舔的成分,他早年孤傲但后来不孤傲,曾自己不贪财好色但不拦着部下贪财好色。
在和平年代的现代中国,官场很干净的时候可以学曾,不太干净的时候可以学李,没有学左的可能性。学左就会被摁在地上反复摩擦。
———————————————
不追求功业的人,我推荐佛教书籍。
能够游刃有余追求功业的人,我不推荐看曾国藩的传记。
道德心远超功业心的人,我推荐CCTV《感动中国》。我更建议你打开慈善类网站捐款,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捐。
功业心远超道德心的人,我推荐看李鸿章及其部下的事迹。
曾国藩的传记适合功业心与道德心深刻冲突、人生目标有些许超过自己才能的人看,这一类人其实不少。对这一类人来说,曾国藩传记具备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