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我一直有看你的回答。
你的黑化理论确实不错,从舆论切入,描述出女性的黑暗面。
我个人也有点关于两性的看法,希望与你交流一下。如果可以,希望由你发出来,我想看看有多少人认同。
"男孩子穷养,女孩子富养"
这句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呢?又是为什么如此广泛地流行开来呢?这背后必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
猎人你谈到过,生了儿子的家庭,消费流远小于生女儿的家庭,父母工作量也更高。这可以解释为男方家庭要为买房做储蓄,不能消费太多。
那为什么女方要增加消费流?可以用女性无需买房来解释,但我觉得不够充分。
实际情况是,女性要通过模仿更高阶级的消费习惯来伪装成更高阶级,以达到与更高阶级男性恋爱结婚的目的。
"活得像公主,才能吸引国王"。
女性极为热衷于"投资自己",读书、旅游、健身、茶艺、插花、学跳舞、学乐器、看电影,看各种各样的艺术展,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会。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展现出自己有着"坚实物质基础才能培养出的高雅的趣味"。
她们希望自己能够伪装成小资产阶级,希望自己能够吸引到资产阶级,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婚姻成为资产阶级一员。
所谓"投资",必须要变现。不能变现的投资等于砸在手里。
女性报班考证可以认为打算通过"卖给老板"来变现,健身又是打算卖给谁?"蜜桃臀"已经完全能够说明了。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大城市的"剩女"问题,沉没成本而已。
知乎上有个问题:一位未婚女性打算买车,不确定是买十多万的车还是买三十多万的奔驰。父母工薪阶层,十几万没有压力,三十多万要掏空积蓄。她自己不想花这么多,但她父母愿意出钱买奔驰。
底下有个回答很有意思:"你一个年轻姑娘开奔驰,那些屌丝都不敢追你"。支持者甚多。
微博朋友圈也可以证明我的观点,女性热衷于发布能表现自己小资属性的文字图片,男性则多种多样。只看社交媒体,中国女性全是中产以上。
年轻女性在择偶上的欺骗策略是可行的,也是普遍的
————————————————
以上内容,受某知友委托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