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VS素质教育,是一个老话题,很多人(包括什么伪教育专家、知乎高赞大V。。。。。)都没有精确界定”素质教育“与”素质“两个词。
很多人都觉得加进一些音乐、美术、体育课就等于素质教育,这种流行很广的概念是错误的。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应试“与”素质“的区别了,甲乙均为数学系(纯数学)博士生,甲从小到大都在各类数学考试中胜过乙一筹,然而乙总是能证明一些更重要的定理(比甲强一些)。那么,我们可以说甲的数学应试能力比乙强,乙的数学素质比甲强。
再举一个例子,甲乙为同班级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甲是一等奖学金获得者,乙努力了也只能拿三等奖学金。但是,二人无论是在校兼职做销售,还是毕业后全职投入,乙的销售业绩都比甲出色很多。那么,我们可以说甲的市场营销应试能力比乙强,乙的销售素质比甲强。
——————————————————————
在我举的例子中,根本就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的事,甚至连英语都没提。“素质”一词含有两个意思:
一、能成事。这里的“事”指一个领域的最终产品(劳务),数学家的数学论文、销售员的业绩、程序员的代码。。。。就属于“事”。(注意,最终产品(劳务))
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上述两点,一的重要性大于二。
一个人文素养特平庸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素质”,要大大高于一个经常看画展、听音乐会但是工作业绩不是全国顶尖的文艺青年、中年。
——————————————————————
“应试”就是字面意思,应付考试。应试牛逼的人并不必然能成事。
当一个物理成绩很差的中学生觉得应试教育很苦闷的时候,大喊素质教育。正确地堵住他的嘴的办法并不见得是给他增加音乐体育美术课程,而是把物理课改成全球最顶级高中的探索式的物理课,(很高的几率)他会发现他的无力感并不会减轻。对付不了“应试物理"的人,一多半对付不了”素质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