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提到的几点,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有体现:
一、康德认为讲道德的人事实上往往是不幸的,幸福的人往往是缺德的。
(提醒一下,你要把这里的“讲道德”理解为高尚,把“缺德”理解为不高尚。你对康德的这句话不服气的话,可以用行动去挑战一下。不要抬杠,不服气自己当一年你们城市最高尚的人即可)
二、康德把有道德称之为“善”,而不是“正义”。“正义”这个词指德福一致,譬如说,你准备当全国第一流高尚的人,你就享受到全国第一流的福气。譬如说,你是你们班最纯情的男生,你的婚姻就应该是全班最幸福。
三、人们之所以不讲道德(再次提醒,这里的“讲道德“,你可以理解为高尚),是因为讲道德在事实上就会吃亏,而不是他们不懂得道理。
四、面对这种困局怎么办呢?康德把希望寄托在灵魂不朽及其上帝存在上(对于佛教徒来说,就是业报、轮回)。换句话说,康德认为,在此岸世界,善恶一定有报是不存在的。
五、自康德以后,似乎就没有哪个大哲学家说此岸世界善恶有报这么错误的观点了。其实,对于宣扬此岸世界善恶有报的人,你邀请他与你一起当你们城市最高尚的人,他十之八九会怂。(此岸世界,就是指你活着的这一辈子)
————————————————
我在没有接触康德观点之前,在这些方面的想法与康德很类似,接触到了康德自然是很喜欢。康德思想的优点除了我前几天提到的很中正平和之外,就是很实在。
—————————————————
以下是我个人的发挥,与康德无关:
实现“正义”,有两个路子:
1、采取某种手段让占便宜的集团向善、吐出利益。
2、当上一条路行不通,就鼓励被欺负的集团向恶、摆烂。
路子1是最好的,同时实现“善”与“正义”的进步。路子2是让社会整体的“善”变少了,但是让“正义”增加了。
路子1的实现,很难,带领大家做到这一点的人基本上进中学历史教科书了,然后被人民崇拜。
我肯定进不了中学历史教科书,我觉得以我的微弱的能量,只能鼓励路子2了。
但是,如果我国允许宗教电视台存在而且该电视台宣扬人们私德要好,我愿意捐一些钱(不管什么教,只要不是邪教)。但是,这个在可预见的未来看不到。所以,实现正义的路子只能是鼓励弱势集团摆烂。
——————————————————
所有说“黑化”不好的人,只要我反问他有别的好法子增加正义么?百分之百哑火或者开始胡说八道。这是我早就预料到的,因为能够想出别的法子的人,有资格进中学历史教科书。我不认为在知乎跟我有交集的人有资格进中学历史教科书。